|
一、行为规范
1️⃣ 零接触原则
禁止触碰任何海洋生物(包括珊瑚、鱼类、海龟等),触碰可能导致其表皮黏液层受损或引发应激反应。
避免站立或跪坐珊瑚礁区,选择沙质区域调整装备。
2️⃣ 动作控制
使用小幅度蛙鞋踢动,避免搅动海底沉积物(沉积物覆盖珊瑚会导致窒息)。
保持中性浮力,减少身体垂直摆动以防撞碎珊瑚。
二、装备与互动
3️⃣ 安全距离管理
与海洋生物保持2米以上距离,拍摄时禁用闪光灯(强光干扰生物昼夜节律)。
遇到鲸鲨、蝠鲼等大型生物时静止观察,禁止追逐或阻挡其游动路径。
4️⃣ 环保装备选择
优先选用长袖水母衣替代防晒霜,或使用“珊瑚友好型”物理防晒产品(化学防晒剂会导致珊瑚白化)。
避免佩戴松散饰品,防止钩挂珊瑚或误伤生物。
三、特殊场景应对
5️⃣ 生物异常行为处理
若遇攻击性生物(如狮子鱼、水母),缓慢横向撤离并轻吹气泡制造声波干扰。
发现受伤生物时联系当地海洋保护机构,禁止擅自施救。
6️⃣ 群体活动禁忌
禁止投喂鱼类(改变其觅食习性)或携带塑料制品下水(误食导致生物死亡)。
10人以上团队需分散活动,避免集中动作引发水域扰动。
⚠️ 关键数据警示
珊瑚因触碰导致的死亡率:单次接触后感染风险增加47%
防晒霜污染影响:1滴含氧苯酮防晒霜可使6个泳池面积的珊瑚白化
(注:本指南整合全球海洋保护组织2025年最新研究成果)
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×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