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高孩子学习力的关键是什么?
提高孩子学习力的关键是什么?(好的育儿文章与大家分享!)
有一种学习力我一定要推荐给你。它是普遍适用于学习的一个原则,像武学秘籍“九阴真经”一样,掌握了它,不管是各个学科的学习,甚至记忆、情绪等等认知能力,都能得到提高。
这种能力叫做“元认知”。元(meta)是“关于……的知识”的意思,元认知就是关于自我认知的知识。
不过,这可不是什么新鲜的学习方法论了,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,孔子已经暗示过他的弟子子路:“由,诲汝知之乎!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孔子说:子路啊,我告诉你对待学问的态度吧!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,这样才是真智慧。
也就是说,你既要知道你知识的边界在哪,也要知道你无知的程度有多少。
元认知是孩子学习的好帮手
从现代脑科学的角度看,元认知是一种有意识的控制,和反思自己已有知识的能力,是由大脑的司令部,前额叶皮层掌管的高阶认知技能。
最近有一句流行语,很多人喜欢戏谑别人一句:“你心里难道没点数吗?”老实说,我这个脑认知科学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,一开始想到的是:不能怪这个人,可能他的元认知能力不行,他关于自我的认知不够,无法理性地觉察、评估和控制自己的想法和状态,他心里是真的没数啊。
玩笑归玩笑,很多研究发现,心里有数很重要。那些元认知能力好的学生,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比较好。我也发现,成绩优秀的学生,往往不是靠死读书来学习的,而是善于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状态。
如果遇到一道数学难题,他不会急着找答案,而是首先问自己:“这个问题要求我做什么?老师为什么给我这个问题?这与我在数学课上学的东西有哪些联系?啊!我想起来了,我在课堂上看到过类似问题,那么,肯定有一个相应的数学公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。”
然后,他就可以查找书本或者回忆公式,找到正确答案。也就是说,善用元认知策略的学生,他会从知识点的表面结构出发,找到问题的深层知识结构。
你可能想说,感觉元认知策略是大孩子才能掌握的,我家宝宝能做到吗?以前的研究人员确实认为,学龄前儿童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无法进行深入的反思。
跟以前的假设相反,新研究成果发现小孩子也有元认知能力。即使是3岁的孩子,也有反思自己知识的能力。他们能够衡量自己的记忆,并且根据自己对记忆的评估来下决定。
你已经知道孩子有学习元认知策略的能力了,具体该怎么培养呢?
1.元认知策略三阶段:准备、应用和监控、反馈
首先,你可以把元认知策略分为三个阶段:准备、应用和监控、反馈。
我拿数学题做例子,孩子对数学很感兴趣,你觉得是时候教孩子乘法了。你可能首先做准备,先替孩子想一想,可以用什么知识,找什么资源。这是准备的部分。然后再找一些接地气的数学应用题给孩子做,都是需要用到乘法的题目。这一部分是应用。最后你不仅监控了孩子学习的进程,还给孩子算分数,给他学习效果的反馈。
不过,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,元认知策略的三个阶段不是严格按照顺序进行的,更可能是以交互的方式,平行进行的。比如你监控到孩子做题的时候错误率很高,于是你打破顺序,重新准备背景资料,降低难度。
2.做孩子的“元认知发声器”
另外,由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,特别是能表达他自己心理过程的元认知词汇不够。所以,即使他有元认知能力,他可能也无法顺利地告诉你他的心理过程。需要你暂时充当他的“元认知发声器”,多跟他谈话,鼓励他洞察自己的学习状态,把心理状态说出来或是帮他说出来。
还是拿数学题的例子,你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目标,并且引导他:“宝宝,我们今天要学会十以内的乘法,你知道我们可以去哪儿找这些知识呢?”在这个过程中,让孩子觉察到他知道什么,孩子可能回答说:“老师说过可以对照口诀表。”于是你跟孩子一起找到了乘法口诀表。
做题的时候,你监控到,孩子无法将乘法口诀迁移到应用题上,你可以说:“宝宝,我发现你有好几道题都没做对。我们现在的问题是,虽然查得到口诀表,但还是不知道怎么应用,你觉得是不是啊?”在这个过程中,让孩子觉察到他不知道什么,这就是元认知的反思过程。
3.帮助孩子准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
为什么“让孩子觉察到他不知道什么”这么重要呢?一般人总是相信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,忽视了自己可能不知道的知识,他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,低估别人的能力。
克服这种倾向的解毒剂是元认知能力,就是能够思考和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局限。比如有一项研究发现,经过元认知培训的学生,能够准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,在化学期末考试中得分更高了。而且,我想强调的是,这个效果当然不仅限于化学,元认知培训可以应用于所有的学习过程中。
一旦孩子能够意识到“我以为这个知识点我会做,但其实我还不理解”,那么他就能调整他的学习模式,在自己最弱的地方做好准备。
怎么做能帮助孩子准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呢?每次给孩子练习、测试之前,都先让他们预测一下他们的成绩。比如,让孩子弹钢琴的时候,问问他:“你觉得顺利完成钢琴考级要花多长时间?”
然后,及时给孩子反馈,比如:“你觉得一个月就能练习完考级的曲子了,不过,你今晚只练熟了一小部分,照这个速度我们可能无法顺利考级。现在有两个方案,要么我们加长练习的时间,要么我们修改一下考级的计划,你觉得怎么样?”
不断根据反馈,修改个人的学习计划,孩子对自己能力的估计也会越来越准确。
最后我要叨叨一下,很多孩子容易高估自己,原因是他们的父母本身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待。我们希望孩子能成功,在任何其他地方都有竞争力,所以我们总希望他能做得更好。这样的心理也会影响到孩子对自己能力的估计。如果你想提升孩子的元认知能力,那么你也要对孩子有一个理性的认知,不要过高或者过低地评价他。
总结
元认知是关于我们对自身认知的知识、觉察,使用元认知策略能让孩子更好地思考和学习。
元认知策略包括学习前的准备、学习的应用和监控,以及反馈。这个过程中你要做孩子的“元认知发声器”,多跟孩子谈话,鼓励他洞察自己的学习状态,并且帮助他正确估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。
需要强调的是,元认知能力我们可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,就抓住恰当的时机传授给他们,这是提升他们学习力的行之有效的小诀窍。
有一种学习力我一定要推荐给你。它是普遍适用于学习的一个原则,像武学秘籍“九阴真经”一样,掌握了它,不管是各个学科的学习,甚至记忆、情绪等等认知能力,都能得到提高。
这种能力叫做“元认知”。元(meta)是“关于……的知识”的意思,元认知就是关于自我认知的知识。
不过,这可不是什么新鲜的学习方法论了,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,孔子已经暗示过他的弟子子路:“由,诲汝知之乎!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孔子说:子路啊,我告诉你对待学问的态度吧!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,这样才是真智慧。
也就是说,你既要知道你知识的边界在哪,也要知道你无知的程度有多少。
元认知是孩子学习的好帮手
从现代脑科学的角度看,元认知是一种有意识的控制,和反思自己已有知识的能力,是由大脑的司令部,前额叶皮层掌管的高阶认知技能。
最近有一句流行语,很多人喜欢戏谑别人一句:“你心里难道没点数吗?”老实说,我这个脑认知科学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,一开始想到的是:不能怪这个人,可能他的元认知能力不行,他关于自我的认知不够,无法理性地觉察、评估和控制自己的想法和状态,他心里是真的没数啊。
玩笑归玩笑,很多研究发现,心里有数很重要。那些元认知能力好的学生,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比较好。我也发现,成绩优秀的学生,往往不是靠死读书来学习的,而是善于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状态。
如果遇到一道数学难题,他不会急着找答案,而是首先问自己:“这个问题要求我做什么?老师为什么给我这个问题?这与我在数学课上学的东西有哪些联系?啊!我想起来了,我在课堂上看到过类似问题,那么,肯定有一个相应的数学公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。”
然后,他就可以查找书本或者回忆公式,找到正确答案。也就是说,善用元认知策略的学生,他会从知识点的表面结构出发,找到问题的深层知识结构。
你可能想说,感觉元认知策略是大孩子才能掌握的,我家宝宝能做到吗?以前的研究人员确实认为,学龄前儿童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无法进行深入的反思。
跟以前的假设相反,新研究成果发现小孩子也有元认知能力。即使是3岁的孩子,也有反思自己知识的能力。他们能够衡量自己的记忆,并且根据自己对记忆的评估来下决定。
你已经知道孩子有学习元认知策略的能力了,具体该怎么培养呢?
1.元认知策略三阶段:准备、应用和监控、反馈
首先,你可以把元认知策略分为三个阶段:准备、应用和监控、反馈。
我拿数学题做例子,孩子对数学很感兴趣,你觉得是时候教孩子乘法了。你可能首先做准备,先替孩子想一想,可以用什么知识,找什么资源。这是准备的部分。然后再找一些接地气的数学应用题给孩子做,都是需要用到乘法的题目。这一部分是应用。最后你不仅监控了孩子学习的进程,还给孩子算分数,给他学习效果的反馈。
不过,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,元认知策略的三个阶段不是严格按照顺序进行的,更可能是以交互的方式,平行进行的。比如你监控到孩子做题的时候错误率很高,于是你打破顺序,重新准备背景资料,降低难度。
2.做孩子的“元认知发声器”
另外,由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,特别是能表达他自己心理过程的元认知词汇不够。所以,即使他有元认知能力,他可能也无法顺利地告诉你他的心理过程。需要你暂时充当他的“元认知发声器”,多跟他谈话,鼓励他洞察自己的学习状态,把心理状态说出来或是帮他说出来。
还是拿数学题的例子,你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目标,并且引导他:“宝宝,我们今天要学会十以内的乘法,你知道我们可以去哪儿找这些知识呢?”在这个过程中,让孩子觉察到他知道什么,孩子可能回答说:“老师说过可以对照口诀表。”于是你跟孩子一起找到了乘法口诀表。
做题的时候,你监控到,孩子无法将乘法口诀迁移到应用题上,你可以说:“宝宝,我发现你有好几道题都没做对。我们现在的问题是,虽然查得到口诀表,但还是不知道怎么应用,你觉得是不是啊?”在这个过程中,让孩子觉察到他不知道什么,这就是元认知的反思过程。
3.帮助孩子准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
为什么“让孩子觉察到他不知道什么”这么重要呢?一般人总是相信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,忽视了自己可能不知道的知识,他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,低估别人的能力。
克服这种倾向的解毒剂是元认知能力,就是能够思考和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局限。比如有一项研究发现,经过元认知培训的学生,能够准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,在化学期末考试中得分更高了。而且,我想强调的是,这个效果当然不仅限于化学,元认知培训可以应用于所有的学习过程中。
一旦孩子能够意识到“我以为这个知识点我会做,但其实我还不理解”,那么他就能调整他的学习模式,在自己最弱的地方做好准备。
怎么做能帮助孩子准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呢?每次给孩子练习、测试之前,都先让他们预测一下他们的成绩。比如,让孩子弹钢琴的时候,问问他:“你觉得顺利完成钢琴考级要花多长时间?”
然后,及时给孩子反馈,比如:“你觉得一个月就能练习完考级的曲子了,不过,你今晚只练熟了一小部分,照这个速度我们可能无法顺利考级。现在有两个方案,要么我们加长练习的时间,要么我们修改一下考级的计划,你觉得怎么样?”
不断根据反馈,修改个人的学习计划,孩子对自己能力的估计也会越来越准确。
最后我要叨叨一下,很多孩子容易高估自己,原因是他们的父母本身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待。我们希望孩子能成功,在任何其他地方都有竞争力,所以我们总希望他能做得更好。这样的心理也会影响到孩子对自己能力的估计。如果你想提升孩子的元认知能力,那么你也要对孩子有一个理性的认知,不要过高或者过低地评价他。
总结
元认知是关于我们对自身认知的知识、觉察,使用元认知策略能让孩子更好地思考和学习。
元认知策略包括学习前的准备、学习的应用和监控,以及反馈。这个过程中你要做孩子的“元认知发声器”,多跟孩子谈话,鼓励他洞察自己的学习状态,并且帮助他正确估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。
需要强调的是,元认知能力我们可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,就抓住恰当的时机传授给他们,这是提升他们学习力的行之有效的小诀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