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要你过得比我好---聆听马英九先生《中山讲堂》演讲有感
本帖最后由 平头哥弯道超车 于 2024-8-24 09:24 编辑
这是一场思想的盛宴,这是观点的殿堂。
由泰国中华会馆举办的第二十七届《中山讲座》演讲会,于八月四日在曼谷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,主讲人是前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先生,主题是《两岸和平与中华民族的未来》。
在这里,首先谈谈我对马先生的一些印象和看法。
我是九五年到泰国定居生活后才开始注意到马英九先生的。那时他作为刚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,风华正茂,风头十足,台湾各大电视台、报纸、杂志,轰炸般地呈现关于他的新闻、轶事、及各种评论,他也是我以及在泰国华人之间交流争论的主要谈资。由于他几近完美,所以大家就喜欢挑他的缺点:
有人说他是“奶油小生”、“温室花草”,扛不住打压。
有人说他“温良恭谦让”,没有斗性。
有人说他“不粘锅”,不搞黑金,廉洁自律,水清则无鱼,缺少政治盟友。
有人说他“君子之战”,含蓄有余,杀伤力不足。
我虽是他的粉丝,但对他的一些做法,有的也颇有微词,主要有以下两条:
1.台北扫黄运动。我认为上帝已经关闭那些弱势群体的大门,马市长又关闭了天窗,做法缺少人情厚道。
2.马先生节俭过度。经常拿些破旧鞋袜和皮带去修补,虽说节俭是中华几千年的优良传统,但对于马先生这个段位和财力来说,您不消费,怎能带动老百姓消费?怎能拉动内需?
以上种种因素并不影响我对马先生的政治前途的看好。这也基于我对台湾政治生态一些认识,选举活动里大部分含有追捧的明星效应,被称为“少奶杀手”的“小马哥”,极具吸引女粉丝的能力,加上当时台湾的政治环境是,蓝营基本盘大且稳固。结果不出我之所料,‘小马哥’披荆斩棘,所向披靡,一路从法务部长,杀到台北市长,直到中华民国总统。
此时,我对他的崇拜已无以复加,拜认他是当时华人中老大中的老大,即“马大大”,这也有我的逻辑支持,根据“一个中国,各自表述”的原则,中华民国VS中华人民共和国,前者年龄大,国土面积大,人口基数大,国民生产总值大,所以“马大大“称呼在当时算是名副其实的。不过,由于他的那位弟弟是行武出身,嘴硬拳头硬,有时脾气还不太好,让他这位老大当得有些憋屈。
马先生执政那八年,也是台海两岸政经关系最热络的时段,已经有两岸一家亲的苗头,可惜八年也不过是个过场,如今两岸关系今非昔比,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。
通过这么多年对国际政局的观察,本人对政治选举有了自己朴素的认识。选举政治实际是“换人干(非世袭)”的一种手段,让人产生一种“皇帝轮流做,今年到我家”的幻想。选举出来的领导往往也不代表老百姓的利益,领导力也差强人意,选举过程实质是一场安慰活动,很多选民连自己下一顿吃什么的心都操不好,怎能操国家上层建筑的心,好在政客也只是过客而已,时间会淘汰他们的。凡是实权领导干到死的国家,大都又穷又落后,中国这四十年的伟大崛起, 本质也是“换人干”的结果。所以,要想保持国家管理活动中有新鲜思维,必须要不间断地换人干一干,具体怎么换,体制内推选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。
马先生当天的演讲不断地强调“和平”,说明他对两岸和平共处的渴望,也多次提到“统一”,但从他字里行间,语气语调中透露出他的“统一”和中国大陆方面“统一”是具有不同内涵的。他的“统一”是基于避免两岸同室操戈,生灵涂炭的局面而无奈的选项,而大陆方面的“统一”是占为己有的强势思维。马先生多次强调“民主统一”,意思是“你情我愿”是必要条件。
美国、英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五国同属盎格鲁-撒克逊民族,他们也有很重的撒克逊情怀,但是他们并不追求统一,而是结成“五眼联盟”,曾经有段时间,新西兰自觉自己综合体量小,而要求和澳大利亚合并,但澳洲却推辞说,他们之间在对待原住民的态度和方法上不一样,合并会产生观念冲突,还是各干各的好。
和我们这些旅居海外的华人一样,马先生具有很浓的中华情怀。但毕竟时过境迁,他从当年的“小马哥”变成今天的“老马哥”,政治能量和影响力也不可同日而语,但他还是为海峡两岸的沟通和相互理解尽心尽力,而大陆方面的领导人也要有当年毛主席“天要下雨,娘要嫁人”的胸怀和气魄,即使两岸不能马上统一,也要互相祝愿彼此:只要你过得比我好,中华民族才会好!
这是一场思想的盛宴,这是观点的殿堂。
由泰国中华会馆举办的第二十七届《中山讲座》演讲会,于八月四日在曼谷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,主讲人是前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先生,主题是《两岸和平与中华民族的未来》。
在这里,首先谈谈我对马先生的一些印象和看法。
我是九五年到泰国定居生活后才开始注意到马英九先生的。那时他作为刚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,风华正茂,风头十足,台湾各大电视台、报纸、杂志,轰炸般地呈现关于他的新闻、轶事、及各种评论,他也是我以及在泰国华人之间交流争论的主要谈资。由于他几近完美,所以大家就喜欢挑他的缺点:
有人说他是“奶油小生”、“温室花草”,扛不住打压。
有人说他“温良恭谦让”,没有斗性。
有人说他“不粘锅”,不搞黑金,廉洁自律,水清则无鱼,缺少政治盟友。
有人说他“君子之战”,含蓄有余,杀伤力不足。
我虽是他的粉丝,但对他的一些做法,有的也颇有微词,主要有以下两条:
1.台北扫黄运动。我认为上帝已经关闭那些弱势群体的大门,马市长又关闭了天窗,做法缺少人情厚道。
2.马先生节俭过度。经常拿些破旧鞋袜和皮带去修补,虽说节俭是中华几千年的优良传统,但对于马先生这个段位和财力来说,您不消费,怎能带动老百姓消费?怎能拉动内需?
以上种种因素并不影响我对马先生的政治前途的看好。这也基于我对台湾政治生态一些认识,选举活动里大部分含有追捧的明星效应,被称为“少奶杀手”的“小马哥”,极具吸引女粉丝的能力,加上当时台湾的政治环境是,蓝营基本盘大且稳固。结果不出我之所料,‘小马哥’披荆斩棘,所向披靡,一路从法务部长,杀到台北市长,直到中华民国总统。
此时,我对他的崇拜已无以复加,拜认他是当时华人中老大中的老大,即“马大大”,这也有我的逻辑支持,根据“一个中国,各自表述”的原则,中华民国VS中华人民共和国,前者年龄大,国土面积大,人口基数大,国民生产总值大,所以“马大大“称呼在当时算是名副其实的。不过,由于他的那位弟弟是行武出身,嘴硬拳头硬,有时脾气还不太好,让他这位老大当得有些憋屈。
马先生执政那八年,也是台海两岸政经关系最热络的时段,已经有两岸一家亲的苗头,可惜八年也不过是个过场,如今两岸关系今非昔比,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。
通过这么多年对国际政局的观察,本人对政治选举有了自己朴素的认识。选举政治实际是“换人干(非世袭)”的一种手段,让人产生一种“皇帝轮流做,今年到我家”的幻想。选举出来的领导往往也不代表老百姓的利益,领导力也差强人意,选举过程实质是一场安慰活动,很多选民连自己下一顿吃什么的心都操不好,怎能操国家上层建筑的心,好在政客也只是过客而已,时间会淘汰他们的。凡是实权领导干到死的国家,大都又穷又落后,中国这四十年的伟大崛起, 本质也是“换人干”的结果。所以,要想保持国家管理活动中有新鲜思维,必须要不间断地换人干一干,具体怎么换,体制内推选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。
马先生当天的演讲不断地强调“和平”,说明他对两岸和平共处的渴望,也多次提到“统一”,但从他字里行间,语气语调中透露出他的“统一”和中国大陆方面“统一”是具有不同内涵的。他的“统一”是基于避免两岸同室操戈,生灵涂炭的局面而无奈的选项,而大陆方面的“统一”是占为己有的强势思维。马先生多次强调“民主统一”,意思是“你情我愿”是必要条件。
美国、英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五国同属盎格鲁-撒克逊民族,他们也有很重的撒克逊情怀,但是他们并不追求统一,而是结成“五眼联盟”,曾经有段时间,新西兰自觉自己综合体量小,而要求和澳大利亚合并,但澳洲却推辞说,他们之间在对待原住民的态度和方法上不一样,合并会产生观念冲突,还是各干各的好。
和我们这些旅居海外的华人一样,马先生具有很浓的中华情怀。但毕竟时过境迁,他从当年的“小马哥”变成今天的“老马哥”,政治能量和影响力也不可同日而语,但他还是为海峡两岸的沟通和相互理解尽心尽力,而大陆方面的领导人也要有当年毛主席“天要下雨,娘要嫁人”的胸怀和气魄,即使两岸不能马上统一,也要互相祝愿彼此:只要你过得比我好,中华民族才会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