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反转! 被冒名顶替上学后, 如今枪口调头批苟晶(1)
苟晶高考被冒名顶替一事,7月3日官方调查组出结果了,自6月22日她在微博曝出23年前往事,过去了12天,速度不算慢。
从调查组的调查结果来看,基本事实大体已清楚,不少先前令人费解的地方也算有了答案。
首先,最核心的问题,冒名顶替,确实发生了。
按调查组说法,1997年苟晶高考过了山东济宁市中专(理科)委培录取分数线,但最后没有填报志愿,选择了复读。班主任邱印林的女儿邱小慧利用苟晶放弃了的名额,以苟晶的名字去北京上了大学,也就是北京煤炭工业学校。
后来邱小慧顶着苟晶的名字毕业,并回到济宁参加工作,直到2001年,通过私下在公章上动手脚,在派出所又把户籍上名字改回了原名。
第二年,也即1998年,苟晶再次参加高考,达到济宁市中专(理科)统招录取分数线,最后被调剂到她在志愿中没有填报过的湖北黄冈水利电力学校。按调查组的说法,第二年是按程序正常录取,不存在冒名顶替。
调查组公布的调查结果
一个名字,两条出路,假苟晶怎么变真苟晶,真苟晶又如何在身份已被盗用的情况下参加第二年的高考,这里面动的手脚,非常大胆。
首先是邱印林在苟晶不知情的情况下,修改了苟晶的考生档案卡、准考证上的照片和学生档案,他的女儿以苟晶的名义填志愿、被录取,全程没有被学校和招生办发现。
同时,邱印林通过家人联系派出所给邱小慧办好了名为苟晶的假的户籍和《户口迁移证》,邱小慧就拿着假证件在北京顺利报道。
后来,班主任邱印林在苟晶复读时,居然又伪造了一份学生档案,让苟晶顺利完成了第二年的高考,拿着假档案去了黄冈水利电力学校。
这一圈操作下来,不得不感叹,冒名顶替是一整个链条的事。冒名顶替者、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、考生所在中学、招生办、录取新生的院校,需要各个环节的帮助与配合,缺一不可,哪怕是某一环无意的失误。
(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