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积分
- 74点
- 威望
- 0 点
- 贡献
- 0 次
- 泰铢
- 532 铢
- 最后登录
- 2025-1-5
- 阅读权限
- 20
- 帖子
- 29
- 精华
- 0
上等兵
- 威望
- 0 点
- 贡献
- 0 次
- 泰铢
- 532 铢
- 注册时间
- 2024-11-25
- 最后登录
- 2025-1-5
- 在线时间
- 45 小时
- 现居住地
- 欧洲等其他地区
|
(一)
+ U% I- V n* E4 s8 f法身、报身、化身。本自具有,清净无瑕之身为法身。我们身体的肉身是这个受报的身。化身,我们现在这个身,不是原来肉体灵性的身,只不过是元灵的一个化身,化为肉体来接受这个灵性,即称为化身。法身、报身、化身,其实原是一身。如果没有法身你怎么来受报?如果没有这个肉身怎么来接受这个报应呢?灵界的受报是惩罚你的灵魂,而人的受报是惩罚你的法身。我们这个身为什么说是化身?因为前世不是你,化成了今天的你。比如:前世你是李某某,而今世化成了王某某。* a/ [9 @# j( |
5 ^7 }9 [ Z6 m3 Y9 ]- n2 _佛法讲:“幻化空身,即法身。”就是说这个身体是空的,实际上是幻影,是五蕴假合的身体,等你死了之后连身体都没有了。幻化空身,我们人间称为法身。五蕴皆空,四大非有,故曰:幻化空身。有一方法你们就会感觉自己的身体是空的,用分析法,通过分析来解脱,你才能知道人的身体是空的。比如:工伤手没有了,车祸失去了腿等等,这身体都是假的,说没了就没了,所以不要过于执著这个假合之身,假的东西留不住,为什么不修真的东西呢?要知道心灵是真的,是可以修成正果并且可以带走的。
3 v# H' W7 T* i9 r1 L5 L" J) t4 g: j# `! q
如果学大乘法,对应万法,当体明空,就无需分析。当认知世界上所有的万法,所有看见的东西,明白它是空的,就不需要去分析,去应付。4 |7 `/ y$ Q( H* l6 A
, T8 t0 ~1 J8 e* r3 k1 R
(二)+ b4 W" r( j3 S1 y. S) A
我们的本性,来自于佛,我们天然的法身为何有五蕴和三毒呢?为什么我们的法身必须要五蕴皆空呢?犹如太阳的光芒照耀着人间,给人们带来光明,为什么还会有乌云呢?因为自然身和五蕴、三毒本身有结合。我们生活在人道这个环境中就会有五蕴和三毒,三毒——贪瞋痴。你们的心是善良的,当恨人家的时候,是被乌云遮住了。犹如当你喜欢一个东西的时候,因狂热地追求而被迷惑了。
! s3 C l8 ^1 [$ b1 }
* C( b7 [: |1 t! ?意识、虚妄、分别。意识即脑子里想的东西。虚妄,没有逻辑性地去追求,追求虚的东西。比如:没有钱,天天想中六合彩,这就叫虚妄。意识起了变化,走的就是一条不实之路,就会把你带进虚妄的世界。意识虚妄就是错解其意。如何知道自己是虚妄的?你要有这个境界才能知道自己的错,今天你学了佛法,你知道不应该赌博,不应该买股票……不应该靠这些东西来挣钱、发财,应该靠实实在在地工作挣钱,靠自己的双手去挣钱,而不应该投机取巧。这些在佛法里、相学里、易经里等等都属于偏财。偏财,不是正财,不是正财的东西只能是短暂的。如果没有达到一定境界就会认为我赌博、买股票等也是赚钱的一种方法。
) R3 q) ?, ]( g/ j+ C2 ~& `
9 U( U3 x9 i. O" K' n(三)5 \5 x: E& v9 I5 r/ `. E
学佛要像种树一样,要有根。学佛要有根基,有了好的根基,慢慢学才能长出好的果实,才能长出好的枝节和树叶。如果只知道追求名利,就像建造一座金字塔,路越走越窄,总有到达顶点的时候,到了塔尖就没有路可走了。
+ o4 v$ s: y1 e) q% P5 o' J4 B4 K! j4 [9 V! d
学佛是得智慧,教你们打好根基,像种的树一样越长越高越茂盛,果实越结越多,不要像金字塔一样到塔顶了就什么都没有了。所以我们学佛就要广种功德树,无量的功德,即无边无量的功德。
( [' U1 B' m' O$ n; s" u4 R9 C f5 u& ^# w; w
无量的功德是从哪里来的?是从信心,随喜和感恩来。一,无量的功德要从信心上来,首先你想做功德要有信心,相信自己,相信观世音菩萨。二,随喜,看到好事就要做,走到哪里好事做到哪里,这叫随喜。三,感恩,想做无量无边的功德,必须要有信心,无论做任何好事,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,最后都要感恩观世音菩萨,让你每天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,身体健康。所以在平安中人一定要有感恩心!9 k4 M/ x4 }& H7 ]+ u1 l
9 Q+ J9 l$ h5 }8 u无量无边的佛法,无量无边的智慧,无量无边的功德,都是从一点一滴中做起,最后才能得到一个大圆满。
3 R7 b+ u) ?* g3 A# B( ~
% Q1 e6 _# c, u+ t: e: f' Z( ]源于《白话佛法》第一册17.幻化空身与虚妄意识 |
-
|